Home
About Us

  Culture Journals - Travel Blog
  Footprints in Beijing ( 1 ): 從南鑼鼓巷看古北京東城區規劃
 

這一天,來到聞名已久的南鑼鼓巷。南鑼鼓巷已成為熱門的旅遊點,兩旁是舊式一、兩層的老式建築物,各式商店林立,還有連接兩旁的胡同,形成整齊的街道格局。

南鑼鼓巷位於北京東城區中軸線附近。北京城之規劃與興建在元代開始,當時採用「里坊制」的建築方式,將街巷規劃為齊整劃一的區域,並將陸續建成的街巷劃分為五十多個坊,其中南鑼鼓巷在元代時屬於昭回坊,位於大都中心區,就是今天北京東城區南鑼鼓巷及東西兩側的胡同,建成於1267至1290年間。
 
這區的街巷以南鑼鼓巷為主軸,冋東西兩側各伸出八條平衡的胡同,呈魚骨狀,又像一條「蜈蚣」,因此又稱作「蜈蚣街」。翻開現在的地圖,可以清楚看到南鑼鼓巷及向兩旁伸延出去的胡同。據說在南鑼鼓巷的北端有兩口古井,恰好就形成「蜈蚣」的兩隻眼睛。這種整體的胡同及四合院形態,是元大都棋盤式城市建築格局的體現。
 
至明成祖定都北京,將原來大都北城牆向南縮減五里,坊巷也有所調整,城中分為三十三個坊。其中以南鑼鼓巷為分界線,東側地區屬昭和坊,西側屬靖恭坊。清代定將明代的坊合併,北京內外城共分為十個坊,並推行軍民分居,八旗兵進駐京城,平民則遷往外城。當時南鑼鼓巷一帶屬鑲黃旗駐地,駐有二千五百人。清末逐漸容許漢族人居於內城,光緒末年更取消內城的八旗駐地。

元代到過中國的著名意大利旅行家馬可.孛羅,在遊記中描述當時在大都城的見聞,其中包括大都城街道的繁華。馬可.孛羅描述,大都街道如同一塊棋盤,縱橫交錯,有縱貫南北的主幹大道;住宅整齊地排列在一條直線上。大都的街道很直,由街道一端,可以直望到另一端。全城街道劃為方形地,劃線整齊,建築房舍。大都城市規劃之完善,給馬可.孛羅留下深刻印象;今天,我們站在南鑼鼓巷及各條相連的胡同遊覽時,所見的街巷格局,可以印證他當年的描述。說不定馬可.孛羅當年也曾在南鑼鼓巷流連哩!
















 

 
 
<< Back To List

Copryright © 2023 Culture Resources Development Co Ltd. All Rights Reserved. Site Map | Disclaimer
  Weib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