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次黃山西遞之行,我就住在村裏的西遞行館。從黃山機場下機,到西遞村,經過不少山路,沿途看見不少村落和田地,冒出的炊煙增添了幾分古樸實的味道,令人不期然想象昔日各族如何遷徙到這個對外交通阻隔重重的山區,如何在這裏隱居繁衍。抵達西遞村,
來到西遞村,除了胡文光牌樓、走馬樓等「地標」外,西遞行館同樣是本村一座觸目的建築物;而且行館也是西遞村的一部分,這裏的建築也是明清以來興建的,富有古徽州建築風格,因此遊客入住行館,就可以從這裏始,認識與欣賞徽州古建築特色。
西遞胡氏公祠名本始堂,座落在西遞村口,正對着胡文光牌坊,成為西遞村另一個重要的標誌建築物。「本始」二字,是指此乃供奉「明經公」的祠堂,所以又叫明經祠。今天,這裏大門掛着「明經園」及西遞行館的牌匾。
明經祠曾經成為糧倉及鄉政府辦公室。隨着西遞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,二零零七年,明經祠也納入「黃山‧西遞行驛(館)保育項目」;以「修舊如舊」的模式,並修建均循地方風格,「仿建如舊」,佈局和用料以原貌原材為本,再引入現代設施把古建築轉化為功能性設施。這裏保留了仍然存留的明清古蹟,包括兩座明代徽派古老建築,以及建於民國時期的原有兩層高花廳(曾為應天齊間版畫博物館),以及鄉政府辦公樓群;規劃保留原建築群,並復原和增建部分仿古建築,成為現時的西遞行館。
今天,大家可以入住行館,享用這裏的先進設施,同時可以觀看行館中屬於明清建築的部分。儘管昔日「明經祠」已不復見,不過從現在建築宏偉的外貌,不難想像昔日盛況。在西遞行館的大堂,置有一座昔日「明經祠」復原模型,大家可以看到這幢建築的原來風貌,並將它與今天的行館比較;大堂並展示胡氏宗譜的部分內容,以及有關昔日修建「明經祠」的文字記載,以及通過保育項目改建成西遞行館的概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