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
About Us

  Culture Journals - Travel Blog
  Footprints in Beijing ( 12 ): 後圓恩寺胡同-友好賓館(蔣介石北平行轅)
 

經過茅盾故居,再走一小段路,來到後圓恩寺胡同7號,會看一度高聳的灰色圍牆,有古典西洋及中式建築,氣派堂皇,大門上掛着已褪色的牌匾,並有「友好賓館」四字,油漆斑駁剝落,倍增歲月滄桑。

友好賓館的圍牆特別高,可是大閘卻閉上了,沒再營業,只見院子裏在大興土木。大門是西式建築,還有兩座較觸目的建築物,包括一座西式圓拱頂,以及中式屋簷樓房。
 
這座中西合壁的大宅始建於1875年,原是清慶親王奕劻二子載旉的府第,由意大利建築師計。宅院分中、西、東三路,有西洋式樓房、水池和石山、二進四合院,有花廳、涼亭和遊廊等。慶親王奕劻是乾隆第十七子永璘的孫,是清代後期加封的三位「世襲罔替」的親王之一。其二子載旉則在光緒三十二年封鎮國將軍,是清末典型的「紈絝子弟」,傳說當年是因為要取悅名妓「小紅寶」,斥巨資建此大宅,但建成不久,就因嗜成性,在賭桌上將大宅輸掉了。大宅後來轉售給一家法國公司,作為辦事處。
 
後來,令這大宅聲名大噪的,是抗戰勝利後,蔣介石在1945年12月至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期間,曾在這裏作為行轅。期間,蔣介石的兩次重大活動,包括到北方慰問同胞及部署內戰,並在1948年9月,到北平處理遼瀋戰役。
 
1945年8月15日,日軍投降,12月,蔣飛抵北平,在行轅接見蔣經國、傅作義等,並任命戰區司令長官。後來他到故宮太和殿,向北平一萬八千名大中學生訓話,接受學生獻劍;下午則到東交民巷檢閱駐當地美海軍陸戰隊。到了1948年9月,蔣介石再到北平,在行轅接見傅作義、衞立煌等國軍將領,開會商討戰局及部署,但一直意見分歧。及至局勢急轉直下,北平和平解放,蔣介石再沒有踏足這幢行轅。接着,大宅又換了用途,中共中央華北局曾在這裏辦公。1950至60年代,大宅作過南斯拉夫駐華使館,然後成為中辦直屬的友好賓館。

一百年間,這大宅經歷多次政治變遷,有一份歷史滄桑味,只可惜同樣緣慳一面,但願裏日後會開放予遊人參觀,不會成為只有少數人才能享用的場所。















 

 
 
<< Back To List

Copryright © 2023 Culture Resources Development Co Ltd. All Rights Reserved. Site Map | Disclaimer
  Weib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