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鑼鼓巷是一條古老街道,有八百年歷史,現在看到的大多是明清以來的老北京建築,路旁大樹林蔭,垂柳隨風吹拂,甚有老北京的風味。當大家被琳琅滿目的商店吸引住時,不要忘記南鑼鼓巷有不少古蹟。如兩旁的古老房子,或是民居,或已「變身」成為名店,但外牆仍保留着舊式房子建築樣式,而且有老樹種在門旁,別有一番特色。
南鑼鼓巷有不少歷史名人故居,但過歲月洗刷,大多已隱沒在民居和人們的記憶之中。如明末降清重臣洪承疇,故居就在南鑼鼓巷59號,宅外大門緊閉,據說裏面已經成為大雜院,多戶人家住在這裏,昔日宅邸的面貌已難尋踪影。
在熙來攘往的南鑼鼓巷北半部分,與後圓恩寺胡同交界,有一堵古老的磚牆,刻有「萬慶」兩個大字。這兒是清末京城五大當鋪之一的萬慶當鋪舊址。由於當舖要防盜,其牆身比附近房子要高要厚,特別顯眼。原來的大門已被磚封堵,但仍留下痕迹,牆上仍殘留若干文革時期的標語「工業學大慶,農業學大寨,向解放軍學習」等,成為在北京已不多見的文時期「古迹」。當鋪門前殘留一個插幌子的石座,都成為這裏的重要古迹。
在明清時期,當鋪與銀號在中國開始盛行,在商業發展上擔當重要角色。當時只有財雄勢大的家族才能經營當鋪,清末京城當鋪有二百多家,據說萬慶當鋪店主是旗人,姓屢,妻子姓劉,是當時京姓清末五大鋪之一「當鋪劉」的女兒。清末至民初,不少旗人典當祖傳珍寶以維持生活,因此南鑼鼓巷一帶的旗人子弟,多來光顧萬慶當鋪。後來,萬慶也衰落,門前蓋了房子,當鋪也被遺忘。2006年7月,南鑼鼓巷進行整修工程時,令萬慶當鋪的門臉重見天日,不過圍牆後昔日的建築格局已不可見,院內已是後來興建的房屋。
除了舊建築外,中央戲劇學院和逸夫劇院也座落在南鑼鼓巷。這種古今融合,形成區內獨特的文化;既富有歷史文化特色,同時跟得上時代潮流,別具魅力,到北京的遊客,應該到南鑼鼓巷遊覽。
|